臺灣高山族飲食風情
2017年12月19日 轉(zhuǎn)載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
內(nèi)容摘要:堂妹夫是臺灣高山族人,加上老家閩南與臺灣隔海相望,又在高山族居住,接觸多了,便隨著他們走進了臺灣高山族奇異而有趣的飲食習俗之中……早在福建、廣東兩省人民大批移居臺灣前,臺灣便已有許多土著族群定居,這些...
熱門精品廚藝教程推薦:鹵肉卷餅技術(shù) 正宗肉夾饃技術(shù) 黃金土豆餅 老濟南把子肉 正宗原汁燉牛肉 涼皮商用教程 果香雞柳棒 正宗麻椒雞商用技術(shù) 廚師寶典 夜市新寵芝士黃金薯 網(wǎng)紅臭豆腐技術(shù) 驢肉火燒技術(shù) 柳州螺螄粉配方 蟹黃鍋巴雞技術(shù) 秘方排骨米飯 正宗臺灣鹵肉飯 可真正商用的包子技術(shù) 正宗新疆椒麻雞 醬香米線 鍋巴土豆 香辣肉醬面/米線 臺灣牛肉面 單縣羊肉湯 襄陽牛肉面 楊國富麻辣燙 秘制紅燒肉 麻辣串炸串 青一色特色菜 酸辣粉技術(shù) 黃燜雞米飯 千里香餛飩 棗莊辣子雞 重慶麻辣魚 牛雜湯 淮南牛肉湯 麻辣香鍋 過橋米線/砂鍋米線土豆粉 安徽牛肉板面 ...更多
堂妹夫是臺灣高山族人,加上老家閩南與臺灣隔海相望,又在高山族居住,接觸多了,便隨著他們走進了臺灣高山族奇異而有趣的飲食習俗之中……
早在福建、廣東兩省人民大批移居臺灣前,臺灣便已有許多土著族群定居,這些族群被稱為高山族,現(xiàn)已發(fā)展到39萬多人。其內(nèi)部又分有泰雅、賽夏、布衣、曹族、魯凱、排灣、卑南、阿美、雅美9個族群。高山族的經(jīng)濟屬于農(nóng)耕和漁耕采集型經(jīng)濟,食物多以大米和可食用的根莖類為主,副食大多是獵獲的熊、鹿、兔、鳩、山豬、山羊和自養(yǎng)的豬、雞以及捕撈的魚、蟹、鱉、蝦等水產(chǎn)品。蔬菜有各種瓜、豆、筍等等。高山族也是一日三餐,部分人還保留著生食和半生食肉類的習慣。調(diào)味品習慣用蔥、姜、辣椒、鹽和蜂蜜。在高山族中,只有阿美人和泰雅人能自己生產(chǎn)食鹽,其他的部族則通過用土特產(chǎn)品與漢族同胞交換食鹽。他們常用姜、辣椒和山胡椒作為調(diào)料做菜就餐。平時喜食椰子、李子、香蕉、枳木瓜等水果來補充蔬菜不足。高山族人在做糯粟飯時,喜歡加入野味和花生,用無毒的樹葉卷起蒸食。有些地區(qū)用粟粉和水,加鹽和豆類,捏成團子;或以水煮芋頭,加花生粉和野味肉,搗爛后用樹葉包好蒸食。
但由于高山族各族群居住的自然環(huán)境和進化程度不同,他們的飲食習慣又各具特色。高山族賽夏人喜歡用糯米或糯粟搗成米糕,或用棕葉裹糯米飯,與漢族的粽子相差無幾;用米與薯、芋、豆類或蔬菜混合煮成咸飯或糜粥。平時素食,以鹽、姜、蜂蜜為調(diào)味品。由于蔬菜種植得少,只有祭祀或喜慶歡宴時才端上一些菜肴來。高山族布衣人的副食品中有臘肉或肉干、晾曬的野菜和菜干,但是數(shù)量不多,如有獵獲的野味或魚時,則釀酒煮肉,邀來親朋好友,歡聚一堂。高山族卑南人的調(diào)味品種類較為豐富,有鹽、豬油、紅砂糖、蜂蜜、姜。到小溪邊捕魚捉蝦,撈捕河貝和螃蟹,煮熟作為佐餐佳肴。他們享用的水果的種類也很多,除常見的以外,還有柚子、面包果、椰子等。高山族雅美人日常以芋薯為主食,品種很多。他們的果林園藝很發(fā)達,但蔬菜卻種植的很少,所以,婦女和兒童只好常采摘野生植物瓜果和貝類作為食物輔食。
高山族平埔人是高山族中受漢族同胞的影響較早的。16世紀漢族同胞到達臺灣后,稻米成了他們的主食。史書中曾記載平埔人的番米味醇氣馥,煮過的飯過2~3天香氣不減,但由于種植面積少,產(chǎn)量不高,每年所種只夠他們自家一年食用。平埔人的炊煮法分為煮、蒸兩種。他們把大米、小米或黍先浸在水里,然后放在竹筒、竹筐、葫蘆等容器內(nèi)煮或蒸成飯。用竹筒蒸飯時,得先撿來柴禾,燒成黑紅的木炭,把竹筒放在木炭中央,不多久,飯香就會飄溢出來。蒸飯的方法是在竹皮編成的飯籠中放上糯米,飯籠放在鐵鍋上,一直蒸到一片霧氣騰騰,便大功告成。用煮或用蒸的方法,要視原料是黏米或者糯米而定。黏米比較適合煮食,而糯米蒸了比較香軟可口,雜糧也適合于用蒸法。糯米蒸熟以后,用杵臼搗舂為粉球或餅球,平埔人稱之為“都都”。
高山族大多不食動物的頭和尾,在祭儀、出獵、喪葬等特殊場合,禁忌食魚,他們認為腥是不吉利的。孕婦夫婦的食俗禁忌也不少,一般禁食動物血與內(nèi)臟(怕難產(chǎn)),禁食并生的果實(怕生雙胞胎)。臺灣高山族是古越(越僚)族的苗裔,他們認為狗肉是食物中的珍品,有以狗肉做“犧牲”的風俗。臺灣沿海地區(qū)的高山族則習慣以魚類、貝類、水芋、野菜為副食。魚類用海水漬過后,曬干貯存?zhèn)涫场E_灣蘭嶼上的雅美人大多以捕魚為業(yè),三餐有的是魚,但因缺少稻米,便以芋薯為主食。他們把粟或稻米煮成粥、干飯,用糯米制成糕和糍粑,或類似粽子的干糧,煮酒用的芋薯也是外出打獵時常帶的干糧,這種食物加工與漢族山區(qū)人的食俗相近。蘭嶼的高山族還有一個有趣的食魚習俗:女人吃紅黑花紋或白色的好魚;男人吃灰綠色的次等魚;老人吃黑色最差的魚,這是根據(jù)勞力強度不同定下的飲食規(guī)矩。在高山族傳統(tǒng)觀念中,認為女人最辛苦,除耕作外,還要生兒育女,應(yīng)當吃營養(yǎng)成分高的好魚,這是一種奇特的“等級食俗”。雅美人不善于貯存漁獲,通常只有捕到大量飛魚而食用不完時才把它曬成干,以便臺風期間食用,其他吃不完的魚就丟棄不惜。魚干大概是他們擁有的最主要的“財物”了。沿海蘭嶼的高山族吃飯大都不用筷子,他們將飯盛入盆子,置地上,大家蹲著用手抓飯吃。
就總體來說,高山族的烹飪方法通常可分為炊煮、燒烤、蒸餾3種。而以炊煮最為普遍,無論是大米、粟、玉米或者芋薯等主食,一般都加水煮成干飯或稀粥,有時也把芋薯或蔬菜加在飯、粥之中。魚肉也常以煮食為主。他們平時很少用蒸食法,只有在喜慶的節(jié)日或隆重的祭祀儀式上,才將糯米、黏小米蒸制成米糕,釀酒的時候也有用蒸餾法的。對于芋頭、薯類和魚肉、獸肉等,他們喜歡用烘烤的方法。尤其是出獵時捕到鹿,他們會立即殺掉,燒烤,野味的香氣能激發(fā)獵人們出獵的欲望和信心。有時也從樹上的鳥窩中取出鳥蛋,直接放在柴火上烤熟,當做外出時營養(yǎng)豐富的干糧。當他們捕魚回來,就將吃不完的魚烤熟后貯存起來,留到淡季時食用。阿美人在出獵或漁獲回來后,就把魚或獸肉插在竹竿上,或者懸掛在竹架上,下面燒起熊熊的柴火,一直到魚油、肉油滴到火上“噼啪”作響,才;鹗秤茫窍闾鸫嘬浀聂~肉、獸肉想起來就讓人垂涎欲滴。
在高山族的飲食文化中,酒占據(jù)著相當重要的地位,除了阿美人之外,其他高山族族群幾乎都嗜好飲酒。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生活中,到處可以聞到酒的醇香。大凡婚禮、分娩、節(jié)慶、建房、狩獵、漁撈以及宗教祭祀,無不與酒緊密聯(lián)系在一起。為此,他們要事先釀好酒,到時宴飲狂歡,牽手歌舞,盡歡盡醉。平時,他們會向漢族商人買酒,或以獵物交換,等酒一到手,就會飲個痛快,直到半醒半醉,才再帶幾瓶回家。對高山族來說,飲酒不只是男人的專利。據(jù)清代史書記載:高山族人善于釀酒,待到酒熟時,便各自攜帶自家釀的酒,到村社里會聚,男男女女,群坐在地上,用木瓢或椰碗取酒,邊飲邊舞,一片沸沸騰騰,連續(xù)3個晚上狂歡,毫無醉意。
高山族中的泰雅人有個“播種節(jié)”,每年播種完畢后,家家戶戶把備足的豬肉、雞肉還有“精蜜兔”(鼠肉烹的美食)、鹿肉、野豬肉、魚蝦、栗糕、米酒等擺滿席間,邀宴左鄰右舍,大塊吃肉,大杯飲酒,跳舞唱歌,熱鬧非凡。高山族的布衣同胞每年要舉行盛大的“打耳祭”活動(用獵槍射擊一定距離外懸掛的鹿、山羊等野獸的耳朵)。“打耳祭”活動結(jié)束后,人們就在空曠地燒火堆烤肉,烤肉的燃薪用寓意吉祥的松枝,然后縱酒歡歌。布衣人還有5年一次的“成年祭”,到了這一天,全部落男女老幼歡聚廣場飲酒、吃烤肉(鹿、山羊、野獵,惟獨不用家畜),戀愛中的男女青年在這天晚上可以公開“飲貼面酒”(用一節(jié)竹筒剖開盛酒,男女相擁貼面相飲,表示親密)。高山族的曹族人在八月十五的“豐年祭”中,各家的代表要把小米酒、小米糕、豬肉等食物送到廣場中,然后,由族長混合再分配給各家分食,也有的任人隨便品嘗。
朋友,讓我們有機會一起到高山族族群中作客,品嘗那獨特的飲食風味,領(lǐng)略那淳樸的風情,欣賞那迷人的風景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文轉(zhuǎn)載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
熱門精品廚藝教程推薦:
鹵肉卷餅技術(shù) 正宗肉夾饃技術(shù) 黃金土豆餅 老濟南把子肉 正宗原汁燉牛肉 涼皮商用教程 果香雞柳棒 正宗麻椒雞商用技術(shù) 廚師寶典 夜市新寵芝士黃金薯 網(wǎng)紅臭豆腐技術(shù) 驢肉火燒技術(shù) 柳州螺螄粉配方 蟹黃鍋巴雞技術(shù) 秘方排骨米飯 正宗臺灣鹵肉飯 可真正商用的包子技術(shù) 正宗新疆椒麻雞 醬香米線 鍋巴土豆 香辣肉醬面/米線 臺灣牛肉面 單縣羊肉湯 襄陽牛肉面 楊國富麻辣燙 秘制紅燒肉 麻辣串炸串 青一色特色菜 酸辣粉技術(shù) 黃燜雞米飯 千里香餛飩 棗莊辣子雞 重慶麻辣魚 牛雜湯 淮南牛肉湯 麻辣香鍋 過橋米線/砂鍋米線土豆粉 安徽牛肉板面 ...更多
轉(zhuǎn)載該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如不同意轉(zhuǎn)載或涉及版權(quán)、內(nèi)容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(lián)系,以便可以立即刪除;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,不對所包含內(nèi)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,僅作參考。